更新时间:2025-09-11点击:39
全球华人十大杰出艺术家在艺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贡献,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西洋的中国画名家:王立明
2009 年 06 月 10 日 16:47 来源: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
王立明,泰国华侨,曼谷中国画院院长、泰中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选国际工会全球五大洲亚洲代表、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协会副委员长、世界侨商联合会理事,当今国际画坛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立明先生生于上海名门书画世家,一岁受其父,已故著名美术教育家、中西名画家王小雄启蒙学画。一岁至八岁的画集中受到了黄幻吾、丰子恺、林风眠、刘海粟等前辈艺术大师亲笔题字赞赏,被誉为五十年代的神童,也是当今世界上历代成名的画家中唯一一位从一岁起作画的神童。成年后游艺于颜文樑、钱君匋等名门下,先后在上海、广州、衡阳、安徵、南京、武汉、大连、哈尔滨、曼谷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中国画快速创作教学法的讲学。85 年经上海市文化局批准,沪文教(85)字第 672 号文件,在国内首创中国画快速创作函授专科并亲自授教;2004 年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2004 年国际最佳美术教育家》金质勋章。
1989 年移居泰国。成功地创立了独具风格的海派重彩画风,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把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融化一体,注重情调意境以及色彩的装饰统一,将西方的印象派、表现派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揉为一体,表现即有抽象又有写实中西共存的风格特色,作品被海外专家称为《西洋的中国画》。2008 年获中国收藏“百名作品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与“百名作品最具升值潜力艺术家”。
近年来其作品进入中国保利等国内外一些大拍卖行,受到投资者、收藏家的追棒与追踪收藏。 艺术传略已收入英国、美国、泰国、中国出版的《世界名人集》、《中国现代美术通鉴》、《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世界著名华人社团领导人辞典》等几十部专业美术家辞书。
王立明是一位在书画领域深耕细作成就斐然的艺术家。这位 1 岁作画的神童,并受到中国前辈艺术大师姜丹书、黄幻吾、丰子愷、林风昵、陈鹤琴、刘海粟..亲笔题字,在 50年代成为天方夜潭爆炸新闻,70 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追综一下当年的小神童,正是旅居泰國的华侨、曼谷中国画院院长、国际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名画家王立明先生。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抒发,它们跨越时空的界限,引领我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艺术价值方面,王立明的作品深具匠心,一笔一划都透露出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与深刻理解。他巧妙地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不失古典韵味的艺术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技艺水平,更传递了他对自然、人生、宇宙的深刻感悟,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与共鸣。
西洋的中囯画名家—王立明
王立明生於上海门名世家,祖籍澄海人,泰国华侨,曼谷中国画院院长,世界侨商联合会理事。曾获选国际工会全球五大洲亚洲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交流中心顾问、任职于上海戏剧学院综合艺术教育舞美系导师、国家高级美术师,是当今国际画坛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立明先生一岁受其父:已故著名美术教育家、中西名画家王小雄启蒙学画。被誉为五十年代神童,也是当今世界上历代成名的画家中唯一一位从一岁起作画的神童。成年后游艺于顔文樑、林风眠、钱君 匋等名门下。先后在上海、广州、衡阳、南京、武汉、大连、哈尔滨、大庆、曼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与中国画快速创作教学法的讲学。 1985 年经上海市文化局批准沪文教(85)字第 672 号文件,在国内首创中国画快速创作函授专科并亲自授教。2004 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2004 年国际最佳美术教育家》金质勋章。1989 年移居泰国定居。创立海派重彩画风。被海内外专家誉为《西洋的中国画》。2008 年获中国收藏“百名作品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与“百名作品最具升值潜力艺术家”。2013 年中国邮政发行《百年巨匠书画经典——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王立明美术作品》珍邮史册十二枚。2014 年,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2017 年 1 月,由美国集邮集团与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联合出品 世界邮票上的杰出华人艺术家——王立明, 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纪念珍藏册。王立明先生的肖像被单独印制为美国邮票,立明先生三幅海派重彩画原作被单独印制成美国、法国、荷兰邮票巳在世界各囯发行。
立明先生不仅是位名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更是一位将东方文化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史者。他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四十八个省市级国画院、美院院长、教授作品展》、《世界十六国家地区名家精品博览》、《中国当代名家书画精粹》等十六次海内外有影响的重大国际性美展,并成功出版了多部由泰王国国家图书馆版本编目数据、国际统一书号的世界名人集,在东南亚一带及国际画坛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王立明是一位在书画领域深耕细作成就斐然的艺术家。这位 1 岁作画的神童,并受到中国前辈艺术大师姜丹书、黄幻吾、丰子愷、林风昵、陈鹤琴、刘海粟..亲笔题字,在 50 年代成为天方夜潭爆炸新闻,7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追综一下当年的小神童,正是旅居泰國的华侨、曼谷中国画院院长、国际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名画家王立明先生。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抒发,它们跨越时空的界限,引领我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艺术价值方面,王立明的作品深具匠心,一笔一划都透露出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与深刻理解。他巧妙地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不失古典韵味的艺术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技艺水平,更传递了他对自然、人生、宇宙的深刻感悟,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与共鸣。
装饰价值上,王立明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雅的审美品位,成为现代家居与公共空间装饰的理想选择。它们不仅能够提升空间的整体美感,还能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与致远的心灵栖息地。
至于收藏价值,王立明的作品更是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瑰宝。随着他在艺术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也持续攀升。对于藏家而言,收藏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财富的投资,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这些作品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珍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此刻,让我们一同踏入王立明的艺术殿堂,细细品味他笔下的万干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与心灵震撼。
荣获国际美术展18K金天马琢皇冠
画谈随笔(十):恩师颜文樑对我艺术上的启蒙教导影响
王立明手稿於 2010 年 3 月曼谷苏色哇
颜文樑先生是位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早年在苏州创办苏州美专,后留学法国,是中国西洋绘画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七十年代初我在家父王小雄的引荐下拜颜文樑先生为师,深造油画创作。家父与颜文樑先生是多年挚交好友,常常走动串门,探讨西洋绘画与美术教育。他们常常谈论美术教育问题对中国美术教育界照搬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深感焦虑异议,他们主张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美术教育方式,而不应该照搬苏联的美术教育方式来培养教育学生。父辈们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反叛、立新、探索精神,给我青年时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新的思想弃迷洋从旧的教学观念为我走上《中国画快速创作教学》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动力和全新的理念。
颜文樑先生是一位非常可亲可爱、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的长老,讲起话来慢条斯理,对于绘画一丝不苟,虽八十高龄手持拐杖颤抖着手还要亲自洗笔磨墨、取印盖章,十分认真,从不喜欢他人代之。在教育上先生喜欢以比喻来引发教育学生。可能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颜文樑大师还有两大收藏和爱好,去过颜文樑家人就会明白先生家里地上方的、墙上挂的都是大大小小各式中西古钟,造型各异犹如进入一家古钟博物馆,使人感到新奇神秘之感,一会儿墙上的小鸟出笼唧唧叫几声,一会儿哪儿的时钟敲响了音乐,真是钟的世界。一谈起钟,颜先生就滔滔不绝精神焕发,不厌其烦的向你介绍他的每一件宝贝。出于先生的影响我也喜欢收藏各种古玩(包括古典的外国钟),看到哪些钟自然就想起恩师又呈现在眼前:先生的另一收藏爱好是收藏各种中西油画框,先生的每幅画都有他独特的画框相配,使其作品独具风味。很少油画家对画的外框有特别的研究和见解,然颜文樑先生却对画的框子非常
有讲究,先生说:画框如同人的衣服,怎么可以千篇一律都穿一色的衣服、配上同一种画框,每幅画的情景色调、所描绘的景物不一样,又怎么可以配上同一种画框去表现呢?所以要因画而论才能更显示衬托出画的主题,就连画框的宽厚、粗细、大小、造型、框的色彩都需因画而论选择。就如认得服饰男女有别、中西有别、春秋有别均需要有变化才是,何况我们的绘画是件艺术品更需要注重作品与框统一协调,才算是已付完整的艺术品。我的艺术思想就是先生给我的启发指引。我画的是中国画,表现的是中国画特色的西洋味色调,而我的装裱不是采用中国画的传统装裱与中国画的画框,而是反其道用西洋的用画框镜框去配合,使我的画更富有洋气,从而搏得了海内外专家的,被称为是西洋的中国画美名。艺术品的生命在于真善美的再现,它没有任何束缚与限制。艺术家的生命在于不断地探索与新的追求创新。
注图∶左为青年时的王立明中间为颜文樑大师右为家父王小雄
我与父亲王小雄和刘海粟大师的往来
王立明手稿于上海卧龙堂 2010 年 6 月
早在三十年代刘海粟大师与我父亲王小雄便是挚交好友,他俩不仅脾气性格非常投机,而且对艺术的执着和见解都有共同的一面。自我懂事以来,海粟大师常常邀我父亲到他家做客。每次家父都要带着我同去。由于父辈的关系,我称海粟大师为伯伯。海粟大师特别喜欢我,称我是小天才,长大必是奇才,很是器重我。在我一岁到八岁的画集中海粟大师曾为我画集题了一百七十个字。
(见图 :1957 年刘海粟大师为我画集题字的原作)。
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文字真是太珍贵了。刘海粟不但是位中国画、西洋画大师、美术教育家,也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精通于各家流派书体,书法造诣相当深厚,然刘海粟书法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这一百七十个字不但是海粟大师的书法精品,更是刘海粟大师对中国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文史资料。1981 年,刘海粟应邀香港举办“刘海粟书画展”个展结束后回上海。我前去看望他老人家,海粟大师还清楚的记得给我小时候画集题的那些字,语重心长的说:“我在你小时候画集中题的那些字非常宝贵,你可要好好保存好啊”!转而又微笑着对我说:“你还记得你十几岁时与你父亲常来我家的情景吧…...哈哈!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天才如今已经出落得才华横溢,以后和你父亲一样也是大家之才啊……”!海粟的话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那时我与父亲常常去海粟府上串门,记忆最深的是在伯伯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只长着极大鹿角的鹿头标本,那两只玻璃眼看上去像活的,每次到海粟家我总要去那里呆上半晌欣赏那鹿头。每当父亲与海粟大师谈笑风生或纵笔切磋,我都会静静的坐在一边看着,思索着。他们谈话的题材很广,从中国画谈到西方绘画艺术,从艺术作品讲到人格画品,道德观念。也多次听到海粟大师提到徐悲鸿,每当那个时候海粟大师会变得特别激动,边说边从里屋捧出一大堆国外的杂志、画报、画册给我父亲看……十几岁的我虽不懂他们在讲述评论什么,但从他们严肃的神态能看出是很认真的,传言的刘海粟与徐悲鸿的争端也确有其事。但在我现在看来,这都是一种观念与理解的问题……
海粟大师对我父亲有特别的敬重,称我父亲是诗、书、画三绝,写自己的诗,书自己的字,画自己的画。尤其赞赏父亲的指书、指画。三十七年前海粟大师曾赠书我父亲“万里岂为求一快,欲挥神笔振人伦”。海粟八十五岁那年又挥书赠同样的字句,并说“我没有对任何画家称过神笔,唯有你老兄是我最敬佩的人。还是用三十七年前赠老兄的‘万里岂为求一快,欲挥神笔振人伦’赠您最合适了。”即又挥书。二度“神笔”相赠,足见海粟大师与家父小雄间的情深意重了。
(见图:刘海粟为我父亲王小雄两度赠书的原作)。
如今家父与海粟大师都早已相继离我们而去了,然留下的遗物、艺术精品、老一辈对艺术的奉献精神却天长地久,为吾辈所思念缅怀……
三角眼睛的鸟------绘画的-创作来源于真实生活
王立明作於 2010 年 2 月曼谷苏色哇
往事如烟,三十几年前我曾画过一批没有眼睛的鸟,谁能想到更早时期我的鸟都是三角眼睛,个个鸟的眼神凶巴巴的,看了让人生畏。这些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早已被藏家收藏一空,连自己也仅存这唯一的一幅三角眼睛的鸟了(见图)见画使我又想起了那个年代,深深地陷入对往事的追溯中······阶级斗争、清队、群众专政队、戴着大盖帽的公安民警······面对面,背靠背,儿子斗老子、妻子揭发丈夫······今天这个上吊自尽,明天那里跳楼自杀······风云突变,灾难的历史,却是最好的真实的电视连续剧······我的父亲王小雄(已故中西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那时他也和海粟大师一样变成了“资产阶级艺术权威”人物。又被视为“内控分子”与蒋经国称兄道弟,蒋经国为其题字,赠与佩剑,在江西上饶被国民党三青团用枪托砸昏送入集中营与廖承志关押在一起······国民党怀疑家父是“赤匪共党”;共产党怀疑家父是叛徒、国民党······一大堆帽子加上一大堆罪名······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里,在那个环境中,我从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画家成了被视为“浑身带刺、头上长角、目中无人,伶牙俐齿的危险分子”。我的鸟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画成了三角眼睛。
叮铃铃,电话打断了我的宁静······妹妹着急的来电:“大哥快回来,他们又来了!刚才来了二十几个公安、群众专政队冲到家里去了!”我还没听完就啪的挂了电话请了假,借了辆黄鱼车朝家里飞快驶去。十六平方房间内竟然站着十几个头戴大盖帽的公安民警,七八个戴着袖章的群众专政队,房门敞开二十几个人围着我那躺在床上体弱多病精神恍惚的父亲,威逼他去里委群众专政队。我的出现让他很是意外,大个子警察首先向我发话:“你不是去上班了吗?谁叫你来的?”我坦然反驳:“这话应该是我要问你们!你们十几个公安局警察、七八个群众专政队冲进我家,你们这是来干什么的?”“我们要叫你父亲到群众专政队去谈谈”!四五个声音一起吼叫着。“喊什么?面对躺在床上的病人你们有必要动用十几个公安派出所民警、七八个群众专政队?你们这样做不是在威逼我父亲吗?你们没有看到我父亲有病躺在病床上吗?我的严辞激怒了他们,七八个声音一起叫着:“他是装病!把他拉起来,带走!”我怒瞪三角眼,“谁敢动!你们是公安民警还是土匪?不要以为你们身穿人民警服、头戴帽徽可以乱来!你们是国家工作人员,我也是国家工作人员,只是我们彼此的职务不一样。同样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你们在搞阶级斗争,我也在搞阶级斗争!党的原则政策是讲证据,重证据。你们不是土匪怎么可以以势逼人不讲道理!”我激动的用手指着,“你们说我父亲装病,有证据吗?既然拿不出证据那又怎么可以强加于我父亲呢?”不容他们回答我随手将父亲床边的病历卡抛到他们面前:“你们看这是什么?,早上八点我父亲还在医院看病,刚回家躺下你们就冲进来了,医生的病史难道是假的?我的一顿痛斥惊呆了所有的人,带头的公安民警见势不妙说了声我们走!嘴里还不干不净的给自己下台:“今天便宜了他!我们走!”我瞪着三角眼大声说:“没人欢迎你们来!来了我理应奉陪!”那时的公安三天两头到我单位告状那已是常事了。我的眼就像鸟的三角眼睛一样,面对这个世界。正如毛泽东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场运动结束后,里委干部感叹的说;“那个年代要是没有你王立明,你们家早就家破人亡了······是啊,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看着这幅三角眼睛的鸟思潮起伏,每幅成功的艺术品都有它经典的现实社会背景。不论是东方的八大山人,还是西方的毕加索,历史塑造了一代大师,大师再现了社会。时代的思想与灵魂将真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艺术作品应反映现实再现生活。艺术品的生命在于灵魂、情感的倾吐,才是好的,有生命的艺术。
只有看得懂的艺术品——才能
让外国人去理解、欣赏、喜欢
画谈随笔(9)王立明作於泰国曼谷苏色哇
1990 年 6 月我应前经纪人法国托玛斯先生之邀请,带我到泰国闻名的水上市场,这里有号称东方威尼斯之美名。去体验生活,要我创作一批具有南国特色的水上风光,用中国的水墨画表现,我与托玛斯先生来到了这美丽的热带水岛风光。啊,真是太美了!两岸房屋都建筑在水上,一只只小舟穿梭往返,煞是热闹,乃名副其实的水上市集!人们在小舟上做生意,小舟上载着各种蔬菜瓜果、干货杂粮、土特产、手织工艺品,各色小吃应有尽有。在河上划着小舟赶集,真是一大奇观胜景。我情不自禁取下画板,放上宣纸,用眼神捕捉我的灵感直接用水墨写生······住了三天,我竟画了十五幅水上市场水墨创作,满足了外国朋友的需要,这批水上市场的画早已被外国朋友收藏一空,唯有世界日报记者当场拍摄刊发的这一幅,被我留下作了纪念。其实外国人对中国的水墨画还是非常喜欢与欣赏的,只是外国人对中国画的理解与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而我们艺术家如何用中国画的水墨去表现现实的景物再现生活,让外国人能看得懂,只有能看得懂的艺术品才能让外国人去理解、欣赏、喜欢。
名国画家王立明假水上市场作画
转载 1990 年 6 月 15 日《世界日报》新闻版原文报讯与图片。
(本报讯)著名国画家王立明先生假水上市场国画创作,闻名于世界被称为东南亚洲唯一具有南国独特风光景色的名胜游览地——曼谷水上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国旅游者的观光,也为不少艺术家们的珍视,用西洋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抽象画来表现曼谷水上市场的景色,用中国画形式来表现水上风光,这在泰国还是第一次见到。留泰著名国画家王立明先生用中国画水墨,来描绘泰国的景物,最近王先生正在创作一组水上市场的画题,这些新作引起了许多外国人士的赞赏,这里我们刊登王先生近期创作的其中一幅水墨画(水上市场)先睹为快,我们能看到画面构图新颖、笔墨简练,以传统的白描勾勒线条,用墨色敷彩,或浓或淡或干或湿,用水墨渲染,再用线条表现其水的动态,以墨色的浓淡及留出自然的空间,再在渲染的淡墨与线条中加以焦墨的擦笔,以增加画面的浓淡、黑白、强烈的对比,以达到完美的效果及意境。读画后令人自有身入其境之感!
画谈随笔(七 )辛亥革命老人、孙中山秘书——
我青年时代的忘年之交梁烈亚先生
王立明 手稿 2011 年 7 月 8 日于曼谷 苏色哇
在南京孙中山纪念堂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像,对面的是孙中山先生第三任秘书梁烈亚先生像、他们是中国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我的年龄不大,但与梁烈亚先生却是忘年之交。我与梁烈亚认识是由我父亲引见的。我父亲王小雄与梁烈亚先生是四十年代的老朋友,他们常有来往。梁烈亚先生与我一见如故。我常常一个人去天平路梁烈亚府上看望他老人家,年近九十高龄的梁烈亚先生晚年清贫、淡泊,衣食行都得靠老人自理,家里亦没有一位能照顾他的人,或许我是他好友王小雄大公子的缘故,我每次去看望他都使他老人家特别高兴,但我心中却感到凄凉,一代伟人堪称国宝,然而晚年生活却如此清贫而孤独……梁烈亚先生告诉我:文史馆要他写回忆录、资料、史记,政府部门就派来两名助手秘书,协助梁烈亚先生口述、笔录、整理文稿,两三星期后文稿完成助手也就撤回去了,每次都是如此。先生偌大年纪要自己煮吃的,这使我于心不忍,也是我常常去看望先生的原因,于是我常隔两三天就带上鸡蛋、面条和一些食品到梁烈亚府上给先生做顿饭,炒点菜或者炖蛋汤给先生吃,记得先生最爱吃我做的鸡蛋面条,我的孝心和真诚让老人感动,先生常常在吃好午饭休息前拿出他的藏画让我欣赏,有吴昌硕、任伯年、虚谷等作品,那真是我从没见过的精品之作,都是四尺、五尺整宣立轴,梁烈亚先生让我边看画边从旁指点、评价作品,让我大开眼界,亦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的画中最精品的画了。梁烈亚先生不但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也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位书画大家。先生的书法独具一体,能书擅画,早年他常与家父谈书论画,相互挥笔切磋,这幅“风雨走江山”就是梁烈亚先生与我父亲王小雄早年合作的精品画作之一(见下图)。
梁烈亚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没架子,平易近人,对年轻人寄予希望,给予鼓励,使我终生难忘…..我常将近作请梁烈亚先生指点,梁烈亚先生对我的作品评价很高,说我的画有八大山人的气势、有任伯年的气韵色调,更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风格,是位大家之才。我自感惭愧,先生过奖了,学生年轻哪有大家风度啊。梁烈亚有点激动:“所谓大家风度不是以年老、年轻之分,而要从作者的才气人品,画品的格调、作品的品位高低综合而论…..你虽三十刚出头但为人真诚、有美的心灵、气度不凡、才华横溢,不愧为大家之才,你就是大画家!”并取墨挥毫为我画室取名题字“美心画室立明画家鉴存”。以画家相称,足见梁烈亚先生对我的器重、赏识、期望并非一般也……
一个艺术家"梦"中的碎片…
王立明一 2017 年草稿於 曼谷 苏色哇
读懂一个艺术家,看他的作品就是了。每个时期艺术家留下的作品就是他生命的整个过程。我曾经说过∶一个画家他的作品如果只停留在他原有风格上不能再飞跃了,那他的艺术生命也将终止了。
年轻时候我总是在梦游中行走,那一幕幕重现∶始终在梦中惊醒,令人胆战心寒,无法摆脱自已的命运,六七十年代我经常会做一个恶梦,梦见我的"父亲"神精晃忽,被吓得精神错乱变成精神病……又梦到他爬上了高高的楼层我怎么追也追不上……怎么喊也喊不出……他忽然从高楼空中一跃跳下,我用手拼命去抓,但就差这么点儿始终没有抓住……一阵吼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原来又是恶梦中的一幕,我不是在讲电视里的故事情景而是真实的梦中写照……只有经历过"梦境"的人才会深有梦境中的恐惧与惊慌,终身难忘……
梦使我回忆起家父的点滴,梦使我想起了梦中的碎片,一……68 年有一天家中无人父親拿出一包东西要我藏好,并关照我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母亲与弟妹,我打开一看那是几块金条小黄鱼、与金首饰。我想了一下把阳台上的几个花坛搬到台子上,分别藏入 4 个花坛内再放上泥土种上花将 4 个花坛㡳部作了记号然后放回阳台与其它花坛混杂在一起完事了。父亲的脸放松了,这并不是梦游而是真实的梦中现实,然而父親又不安的指着他那一堆堆一卷巻的画与他收藏几十年明清字画,那可是他生命、生活中的全部。问我有可靠藏处吗?我摇摇头,但我的视觉一直停留在家里的二张床下,计祘着什么……然后我将手指头朝着地板说只有将画藏在大床与钢絲床下地板隔层中才是最安全的,上次地板坏了叫人来修,修的人把那块坏的地板換了一块好的那时我发现我家二楼地板是有隔层的深度至少有 15 ㎝下面还是相通的換下的板宽度约 15 ㎝,只要撬起二块地板就有 30 ㎝宽度足够放东西下去……父亲的画与父亲收藏的明清书画就是在梦游中静静的被移入床下的地板隔层内,直到六十年代末梦醒来才把它们取出来,这些画在地板隔层中沉睡,日久潮湿、阴暗故有些画都有不同程度的霉斑,见证了"梦中"创伤的痕迹……
我年轻时候常常做"梦"因为它使你从梦中感到蒙朧、忘怀……、也使你从梦中感到痛苦、悲伤、争扎……更使你从梦中領悟到做人的真谛!什么事你可以做、什么事你可以提、什么事你必须回僻、……"
每个艺术家都有各自的故事、各自"梦"中的碎片……
家父沉睡中的藏品之一∶《喜鹊三君子图》纸貭立軸140/40 ㎝画蕊、二方印、上印"绣谷"、下印"司马锺印"司马锺【清】号绣谷、上元(今南京)人官任直隶州判。擅写意花卉及鸟兽,落笔豪放、气势遒逸脱尽描头画尾之习。中年之笔与张雪鸿、张桂严在伯仲之间。道光十有《海棠翠羽图》。咸丰五年作《松鹰图》传世之作。
西洋的中国画—王立明的布面油画欣赏:
西洋的中国画一王立明的重彩国画
西洋的中国画—王立明的水墨画欣赏: